打完麻腮风疫苗后出疹子且未退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该反应通常由疫苗免疫反应、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继发感染、热性惊厥风险等因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肤。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减少衣物包裹,促进散热。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
2、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哺乳频率。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果汁,可能加重胃肠负担。
3、观察症状
记录皮疹形态、分布范围及体温变化频率。若出现紫癜样皮疹、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家长需每小时监测儿童意识状态和肢体活动情况。
4、药物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可用于控制发热,布洛芬颗粒可缓解炎症反应,氯雷他定糖浆适用于过敏引起的皮疹。所有药物须严格遵医嘱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5、就医检查
若伴随颈部僵硬、呕吐或抽搐,需急诊排除脑膜炎。血常规检查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炎症程度。严重过敏反应需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干预。
疫苗接种后72小时内出现低热属常见反应,保持清淡饮食如米粥、蔬菜泥,避免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每日测量体温4次并记录,皮疹部位避免抓挠。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呼吸困难,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家长应保存疫苗说明书以备医生查阅,接种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