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可能由先天性瓣膜畸形、风湿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球囊扩张术、外科瓣膜置换等方式治疗。
1、先天性瓣膜畸形
先天性瓣膜畸形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晕厥等症状。轻度狭窄可定期随访,中重度需考虑介入或手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硝酸异山梨酯片改善心绞痛,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并监测血压变化。
2、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多因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导致瓣膜损害,常伴随关节疼痛、发热病史。急性期需使用青霉素V钾片抗感染,阿司匹林肠溶片抗炎,严重者需联合泼尼松片控制免疫反应。慢性期患者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限制钠盐摄入并定期评估心功能。
3、老年退行性病变
老年退行性病变与钙盐沉积及瓣膜纤维化相关,典型症状包括渐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可选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氨氯地平片调节血压,严重钙化需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日常需控制血脂水平,避免突然体位变化诱发低血压。
4、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由细菌侵袭瓣膜导致,特征性表现为持续发热、皮肤瘀点。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严重瓣膜赘生物需手术清除。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培养结果,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侵入性操作导致菌血症。
5、其他继发因素
高血压长期未控制可能导致主动脉根部扩张继发狭窄,常合并左心室肥厚。可选用厄贝沙坦片降压,螺内酯片减轻心肌重构。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也可能累及瓣膜,需使用羟氯喹片调节免疫。建议每3-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随访。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适度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以下。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接种肺炎疫苗及流感疫苗。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胸痛加重时需立即就医,未经医嘱禁止擅自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