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时间旋律上的不和谐音!

发布于 2025/06/23 18:55

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需及时识别症状并就医。

1、早期表现

卒中早期可能出现突发面部不对称、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含糊不清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突然发生,持续时间可能短暂或持续加重。患者可能伴随头晕、行走不稳或视物模糊。此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延误治疗时机。缺血性卒中在发病4.5小时内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尿激酶注射液等。

2、进展期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剧烈头痛、呕吐、抽搐等严重症状。出血性卒中患者头痛更为明显,可能迅速出现昏迷。此时脑水肿逐渐加重,可能引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治疗需根据卒中类型选择,出血性卒中可能需要手术清除血肿或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

3、终末期表现

未经及时有效治疗的卒中患者可能进入终末期,表现为深度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循环衰竭等。大面积脑梗死或大量脑出血可能导致脑死亡。即使存活,也可能遗留严重残疾,如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康复治疗对改善功能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

4、危险因素

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吸烟、酗酒、肥胖等。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卒中发生风险。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心房颤动患者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

5、康复管理

卒中后康复应尽早开始,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过程中需预防跌倒、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心理疏导对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很重要。家属应参与康复过程,学习正确护理方法。营养支持需注意吞咽功能评估,必要时采用鼻饲或胃造瘘保证营养摄入。

预防卒中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遵医嘱规范治疗慢性疾病。出现卒中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在黄金时间窗内获得有效治疗。卒中康复是长期过程,患者和家属需保持耐心,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功能训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