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通过生活干预、药物治疗、内镜治疗、肝移植等方式治疗。肝硬化通常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胆汁淤积、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生活干预
戒酒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核心治疗措施,酒精会加速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进程。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克以内,有助于减轻腹水和下肢水肿。优质蛋白饮食可选用鱼肉、鸡蛋白、豆腐等,每日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1-1.2克计算。伴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应避免粗糙坚硬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
2、药物治疗
恩替卡韦分散片适用于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肝硬化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可修复受损肝细胞膜,改善肝脏代谢功能。呋塞米片联合螺内酯片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常用利尿方案,需监测电解质平衡。普萘洛尔片能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乳果糖口服溶液可减少肠道氨吸收,改善肝性脑病症状。
3、内镜治疗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通过橡皮圈结扎曲张静脉,能有效控制急性出血。硬化剂注射治疗将聚桂醇等药物直接注入曲张静脉,促使血管纤维化闭塞。这两种方法都需要重复进行,首次治疗后2-4周需复查内镜。术后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低热等反应,通常1-3天自行缓解。治疗期间需禁食12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4、肝移植
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符合米兰标准时可考虑肝移植,即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或多发肿瘤不超过3个且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手术方式包括尸体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后者常用右半肝作为供体。术后需要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移植后1年生存率超过90%,5年生存率可达70-80%。患者需终身随访,监测排斥反应和肿瘤复发。
肝硬化患者应建立规律的随访计划,每3-6个月进行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检查。出现呕血、黑便、意识障碍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增加门静脉压力。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修剪指甲避免抓伤,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