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维持情绪稳定、预防感染等方式护理。自身免疫性脑炎是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脑组织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1、调整饮食结构
患者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豆制品等,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深绿色蔬菜,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防止炎症反应加重。每日饮水保持1500-2000毫升,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对吞咽困难者应选择糊状或流质食物,进食时保持坐位以防误吸。
2、维持情绪稳定
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或躁动等精神症状,护理时需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通过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非药物方式舒缓情绪。家属应避免与患者争辩妄想内容,采用共情式沟通。可准备患者熟悉的物品或照片帮助定向,对认知障碍者使用简单明确的指令。出现严重精神症状时需及时联系医生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3、预防感染
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需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每日开窗30分钟以上。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洗手,避免探视者携带病原体。注意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监测体温变化,出现低热即需就医排查感染。疫苗接种应避开疾病急性期,接种前咨询医生评估免疫状态。外出佩戴口罩,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护理期间需定期复查脑脊液抗体滴度与脑电图,观察肌力、语言功能等神经体征变化。记录癫痫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康复期可进行认知训练与肢体功能锻炼,从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避免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防止诱发免疫反应。家属应学习急救措施,随身携带疾病警示卡,包含用药信息与主治医生联系方式。出现意识障碍、持续抽搐或呼吸困难等急症表现时须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