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最佳疗法包括补液治疗、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措施。儿童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呕吐
呕吐是儿童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症状,多发生在疾病初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出现胆汁样物质。家长需注意观察呕吐频率和性状,避免孩子因频繁呕吐导致脱水。对于呕吐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等药物。同时要让孩子保持安静,呕吐后暂时禁食1-2小时。
2、腹泻
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可能伴有黏液。严重腹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家长需记录孩子排便次数和性状,及时补充水分。治疗可选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的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
3、发热
部分患儿会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达38-39℃。发热多由感染引起,家长需定时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适当减少衣物,避免捂热。若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惊厥,应立即就医。
4、腹痛
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可能伴有腹胀。家长可通过轻柔按摩孩子腹部缓解不适。严重腹痛可遵医嘱使用颠茄片或山莨菪碱片。饮食上要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少量多餐。若腹痛持续加重或位置固定,需警惕其他急腹症可能。
5、脱水
频繁呕吐腹泻可能导致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要观察孩子眼窝是否凹陷、皮肤弹性等脱水体征。补液治疗期间要记录出入量,遵循医生指导调整补液方案。
儿童急性胃肠炎恢复期要注意饮食调理,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症状完全消失后1-2周内仍要清淡饮食,逐步恢复活动量。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复诊。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