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过的牙得牙髓炎可能与继发龋、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牙齿隐裂、细菌感染、牙髓暴露等因素有关。牙髓炎通常表现为自发痛、冷热刺激痛、夜间痛加重等症状,需通过根管治疗或牙髓摘除术干预。
1、继发龋
补牙材料与牙体组织间可能因粘接不良形成缝隙,食物残渣滞留导致细菌滋生,引发继发龋。龋坏深入牙本质后会刺激牙髓组织,出现对冷热敏感的症状。需去除原充填体和腐败牙体,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重新充填,配合龋齿治疗药物如氟化钠甘油糊剂。
2、充填体微渗漏
补牙材料收缩或老化会产生微小裂隙,唾液中的细菌通过缝隙侵入牙本质小管,逐步感染牙髓。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咀嚼不适,后期发展为持续性跳痛。需更换密封性更好的流体树脂充填,严重时联合使用氢氧化钙盖髓剂保护牙髓。
3、牙齿隐裂
补牙后牙齿强度降低,咀嚼硬物可能导致隐裂,裂纹直达髓腔时会引发急性牙髓炎。特征为咬合痛伴随放射性头痛。需通过牙冠修复或纤维桩加固,疼痛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
4、细菌感染
深龋治疗时未彻底清除腐质,残留细菌通过牙本质小管逆行感染牙髓。表现为阵发性尖锐疼痛,可能放射至耳颞部。需进行根管治疗配合樟脑酚棉球消毒,术后口服甲硝唑芬布芬胶囊控制感染。
5、牙髓暴露
深龋备洞过程中意外穿髓或近髓处未做垫底保护,机械刺激直接损伤牙髓。常见于龋坏接近髓腔的大面积缺损。需立即进行活髓切断术或根管治疗,使用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盖髓材料促进修复。
补牙后应避免咀嚼过硬食物,定期检查充填体边缘是否密合。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并配合牙线清洁邻面,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出现冷热敏感或咬合不适时及时就诊,避免拖延导致牙髓坏死。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牙髓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