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水肿通常可以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保暖、限液、利尿或输血等措施。水肿消除方法主要有维持体温稳定、控制液体摄入、使用呋塞米注射液、输注白蛋白、治疗原发疾病等。
1、维持体温稳定
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能力差,低温可导致外周循环不良引发水肿。建议将暖箱温度维持在36-37℃,湿度55%-65%,避免裸露操作。若出现硬肿症需缓慢复温,每小时升高箱温0.5-1℃直至达标。
2、控制液体摄入
早产儿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过量输液易引起水钠潴留。生后3天内每日液体总量不超过60-80ml/kg,采用微量泵匀速输注。监测尿量、体重及电解质,出现少尿或无尿时需及时调整输液方案。
3、使用呋塞米注射液
对于心源性或肾性水肿,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促进水分排出。该药通过抑制肾小管钠重吸收发挥作用,需监测血压及血钾水平。禁用于低血容量或电解质紊乱未纠正者。
4、输注白蛋白
低蛋白血症导致的水肿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常用剂量为1g/kg。输注后配合利尿剂效果更佳。需警惕过敏反应,输注速度不宜过快,同时加强心功能监测。
5、治疗原发疾病
败血症引起的水肿需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抗感染,先天性心脏病需手术矫正,新生儿溶血病需换血治疗。原发病控制后水肿多能逐渐消退,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出入量。
家长需每日记录早产儿体重变化,观察皮肤张力及尿量,四肢水肿时可抬高肢体促进回流。喂养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少量多次避免胃肠负担。定期随访肾功能及心脏超声,避免接触感染源。若水肿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