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睡太早不是好事,不同年纪的人群,睡眠时长有差异

发布于 2025/06/25 12:12

早睡反而伤身?不同年龄段最佳睡眠时长大公开

最近一项研究结果让不少"养生人群"大跌眼镜——睡太早可能不是好事!这完全颠覆了我们"早睡早起身体好"的传统认知。到底几点睡最健康?不同年龄的人需要睡多久?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睡眠时长的科学真相。

一、睡太早为何反而不好?

1、生物钟被打乱

人体有自己的昼夜节律,过早入睡可能打乱这个精密调节的系统。研究发现,晚上9点前入睡的人,反而容易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夜间易醒等问题。

2、与现代社会节奏脱节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后移,过早入睡可能导致与家人、朋友的社交时间减少,长期可能影响心理健康。

3、心血管风险增加

有研究表明,过早入睡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正常时间入睡者高出约12%,这可能与褪黑素分泌异常有关。

二、各年龄段最佳睡眠时长指南

1、婴幼儿期(0-3岁)。

3、学龄前儿童(3-6岁)。

4、学龄儿童(6-13岁)。

5、青少年(14-17岁)。

6、成年人(18-64岁)。

7、老年人(65岁以上)。

三、改善睡眠质量的5个科学方法

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周末也不要睡懒觉超过1小时。

2、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

卧室温度保持在18-22度,使用遮光窗帘,选择舒适的寝具。

3、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下午3点后避免咖啡因,睡前4小时不要饮酒。

4、睡前的放松仪式

睡前1小时进行阅读、冥想等放松活动,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5、适度的日间运动

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

四、关于睡眠的3个常见误区

1、"周末补觉能弥补平时睡眠不足"

这种"睡眠债"偿还方式会打乱生物钟,导致周一更疲惫。

2、"老年人睡得少是正常的"

虽然睡眠需求减少,但少于6小时仍需关注是否存在睡眠问题。

3、"躺在床上就是休息"

只有进入深度睡眠才能真正恢复精力,单纯躺着不等于睡眠。

睡眠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好"或"越早越好",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和时长才是关键。与其盲目追求"养生睡眠时间表",不如倾听自己身体的信号,建立科学的睡眠习惯。记住,高质量的睡眠比单纯的时长更重要,规律作息比刻意早睡更有益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