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您知道吗?有些瘦可能暗藏健康隐患。最近门诊遇到好几位瘦得"皮包骨"的老人家,检查才发现是肌肉流失惹的祸。这种被称为"肌少症"的情况,正在悄悄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
一、什么是危险的"瘦"
1、肌肉流失型消瘦
与普通消瘦不同,这种瘦是肌肉组织大量流失导致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四肢纤细但肚子突出,俗称"瘦胖子"。
2、功能衰退信号
表现为握力下降(拧不开瓶盖)、行走速度变慢(过马路吃力)、容易跌倒等。有研究发现,这类老人骨折风险是普通老人的3倍。
二、四个自测小方法
1、指环测试
用拇指和食指环绕非优势腿的小腿最粗处,如果手指能碰触到,提示可能存在肌肉流失。
2、步速测试
以正常速度行走6米,耗时超过7秒就要警惕。
3、椅子起立测试
双手交叉抱胸,从椅子上站起坐下5次,超过12秒完成说明下肢力量不足。
4、握力测试
男性握力小于26公斤,女性小于18公斤时需要注意。
三、科学应对有妙招
1、蛋白质要补够
每天每公斤体重需摄入1.2-1.5克蛋白质。鸡蛋、鱼肉、豆制品都是优质来源,建议分散在三餐中摄入。
2、抗阻运动不能少
使用弹力带或小哑铃进行锻炼,每周2-3次,每次8-10个动作。从靠墙俯卧撑、坐姿抬腿等基础动作开始。
3、维生素D要充足
每天晒太阳15-20分钟,或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肌肉合成。
4、定期监测不能忘
每3个月测量一次小腿围(男性<34cm,女性<33cm需警惕),每年做一次体成分分析。
四、这些误区要避开
1、只关注体重数字
体重正常也可能存在肌肉流失,要结合体脂率和肌肉量综合判断。
2、过度控制饮食
盲目吃素或节食会加速肌肉流失,老年人每天热量摄入不应低于1500大卡。
3、拒绝所有脂肪
适量坚果、深海鱼中的健康脂肪,反而有助于维持肌肉量。
4、运动只做有氧
快走、游泳虽好,但必须配合力量训练才能有效增肌。
记住,健康的体型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与其追求单纯的"瘦",不如关注肌肉质量和身体功能。建议50岁以上的朋友,每年做一次专业的肌力评估。毕竟,我们追求的不是秤上的数字,而是能自由活动、享受生活的身体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