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办

发布于 2025/06/25 13:2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通过一般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脾切除术、血小板输注等方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由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药物因素、遗传因素、脾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

1、一般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导致出血加重。日常饮食应选择软质易消化食物,避免过硬、过热或刺激性食物损伤口腔及消化道黏膜。保持皮肤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女性患者月经期需密切观察出血量,必要时使用药物推迟月经。

2、糖皮质激素治疗

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能抑制抗体生成和血小板破坏。治疗初期需足量使用,待血小板计数回升后逐渐减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库欣综合征、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需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骨密度。

3、免疫球蛋白治疗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通过阻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减少血小板破坏,适用于急性严重出血或术前准备。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热、过敏反应等,输注时需严格控制速度。该治疗起效快但维持时间短,通常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4、脾切除术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脾切除术能消除血小板主要破坏场所。术前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等预防感染。术后可能发生血栓形成、暴发性感染等并发症,需终身警惕发热等感染征兆并及时就医。

5、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⁹/L或伴有严重出血时需紧急输注血小板。反复输注可能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无效输注,此时应选择HLA相合或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前后需监测血小板计数增量,评估治疗效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如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促进造血功能恢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保持居住环境湿度适宜,使用加湿器预防鼻黏膜干燥出血。定期复查血常规,根据血小板计数调整活动强度,避免磕碰和剧烈运动。出现新发皮肤瘀斑、牙龈出血不止或头痛呕吐等颅内出血征兆时须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