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有蛔虫可能出现腹痛、食欲异常、磨牙、营养不良、肛门瘙痒等症状。蛔虫病主要由饮食卫生不良、接触污染源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粪便检查确诊。
1.腹痛
蛔虫在肠道内活动或成团时可引发脐周阵发性隐痛,进食后可能加重。腹痛可能与虫体机械刺激肠壁或分泌毒素有关。若出现剧烈腹痛伴呕吐,需警惕肠梗阻等并发症。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驱虫药。
2.食欲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或食欲减退伴恶心。蛔虫寄生会竞争宿主营养,并干扰胃肠激素分泌。儿童患者常见异食癖,如啃食泥土、纸屑等。家长需注意孩子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
3.夜间磨牙
蛔虫代谢产物刺激神经系统可能导致睡眠中磨牙,儿童患者尤为明显。长期磨牙会损伤牙釉质,家长可观察孩子睡眠状态。该症状需与精神压力引起的磨牙鉴别,驱虫治疗后多数可缓解。
4.营养不良
蛔虫寄生可导致蛋白质、维生素A等营养素吸收障碍,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贫血、面部白斑等表现。严重者会出现消瘦性水肿,需配合营养补充剂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维生素AD软胶囊等治疗。
5.肛门瘙痒
雌虫夜间在肛周产卵可引发剧烈瘙痒,搔抓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感染。家长可在孩子入睡后检查肛周是否有虫体活动。该症状需与湿疹、真菌感染鉴别,确诊后可使用复方甲苯咪唑乳膏局部涂抹。
预防蛔虫病需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彻底清洗生食蔬菜水果,避免饮用生水。儿童应定期进行寄生虫筛查,出现不明原因腹痛、消瘦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驱虫治疗期间需对衣物、床品进行高温消毒,家庭成员建议同步检查。治疗后2-4周需复查粪便,确认虫卵转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