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附睾炎与慢性附睾炎在发病速度、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急性附睾炎起病急骤,表现为阴囊突发剧痛、肿胀和发热;慢性附睾炎病程迁延,症状以隐痛、坠胀感为主,可能反复发作。
1、发病速度
急性附睾炎通常在细菌感染后数小时内迅速发作,常见于尿路感染或性传播疾病继发感染,患者阴囊皮肤发红、触痛明显,可能伴随寒战高热。慢性附睾炎多由急性期未彻底治愈转化而来,或由结核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导致,症状持续超过6周,疼痛程度较轻但持久。
2、症状表现
急性期患者阴囊肿胀可达正常体积2-3倍,站立时疼痛加剧,可能放射至腹股沟区,部分出现排尿困难。慢性期患者阴囊触诊可及附睾硬结或增粗,疼痛在劳累或久坐后加重,通常无全身发热症状,但可能伴随精索增厚。
3、检查指标
急性期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超声可见附睾血流信号增强伴积液。慢性期炎症指标可能正常,超声多显示附睾纤维化或钙化灶,部分患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排除特异性感染。
4、治疗方式
急性期需卧床制动并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严重者需手术引流脓肿。慢性期以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胶囊为主,配合局部热敷,结核性感染需规范抗结核治疗,顽固性病例可能需附睾切除术。
5、预后差异
急性附睾炎经规范治疗2-4周多可痊愈,但延误治疗可能转为慢性或引发睾丸缺血。慢性附睾炎易导致附睾管阻塞,增加不育风险,需长期随访观察,合并生育需求者应定期检查精液质量。
两类患者均需避免久坐、骑行等压迫会阴部的活动,急性期应暂停性生活,慢性期建议穿着支托内裤减轻坠胀感。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适度水分补充促进代谢。若出现症状加重或发热,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