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的主要致病原因有汉坦病毒感染、蜱传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感染、马尔堡病毒感染、拉沙病毒感染等。出血热是一组以发热、出血倾向及多器官损害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建议及时就医。
1、汉坦病毒感染
汉坦病毒感染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病因,主要通过接触鼠类排泄物或气溶胶传播。发病早期可能出现头痛、眼眶痛、面部潮红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衰竭。临床常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需配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2、蜱传病毒感染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由蜱传布尼亚病毒引起,通过蜱虫叮咬或接触感染者血液传播。特征性表现为突发高热、肌肉疼痛和广泛出血点,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治疗需在隔离条件下进行,可使用利巴韦林胶囊,必要时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3、埃博拉病毒感染
埃博拉病毒通过接触感染者体液传播,起病急骤伴有结膜充血和咽部出血。病程中可能出现呕血、血便等严重出血表现,死亡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实验性治疗包括单克隆抗体如安巴韦单抗注射液,支持治疗以维持循环稳定为主。
4、马尔堡病毒感染
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同属丝状病毒科,临床表现相似但病死率略低。典型症状包括躯干皮疹和肝功能异常,重症患者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支持,必要时使用恢复期患者血浆,严格隔离措施是关键。
5、拉沙病毒感染
拉沙病毒通过多乳鼠排泄物传播,在西非地区流行。早期表现为渐进性发热和咽炎,后期可能发生胸腔积液和神经症状。首选抗病毒药物为利巴韦林颗粒,早期给药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同时需控制继发感染。
预防出血热需注意防鼠灭鼠、避免蜱虫叮咬、不接触野生动物。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出血倾向时,应立即前往传染病专科医院就诊。疫区居民应接种相应疫苗,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时须严格执行防护措施。日常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处理生肉或动物尸体时佩戴防护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