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干涩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使用润滑剂、补充雌激素、治疗原发病、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阴道干涩通常由激素水平下降、阴道炎症、心理压力、药物副作用、过度清洁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黏膜湿润,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减少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洗护产品,清洗外阴时用温水即可,无须过度使用清洁剂。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帮助调节内分泌功能。
2、使用润滑剂
水溶性润滑剂如羟乙基纤维素润滑胶可在性生活时临时改善干涩,不含激素且安全性高。长期使用需选择不含甘油和防腐剂的产品,避免刺激黏膜。哺乳期或绝经后女性可配合保湿剂如透明质酸凝胶,每日一次涂抹于外阴。
3、补充雌激素
围绝经期女性可遵医嘱使用雌三醇乳膏或普罗雌烯阴道胶丸,直接作用于阴道上皮促进黏液分泌。全身用药可选择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但需定期监测乳腺和子宫内膜情况。植物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4、治疗原发病
糖尿病引起的干涩需控制血糖,可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干燥综合征患者可配合人工泪液和匹罗卡品片促进腺体分泌。细菌性阴道炎需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真菌感染可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5、心理疏导
焦虑抑郁导致的性交疼痛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改善,伴侣共同参与治疗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盆底肌放松训练配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减少痉挛性疼痛。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转诊心理科进行专业干预。
日常可适量食用亚麻籽、深海鱼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不宜超过40℃。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出血、溃疡等表现,应及时就诊妇科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和激素水平评估。长期未缓解者需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