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可能遗留踝关节疼痛、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不稳、骨折畸形愈合、神经损伤等后遗症。外踝骨折主要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康复训练或手术治疗。
1、踝关节疼痛
踝关节疼痛是外踝骨折后常见后遗症,可能与骨折愈合不良、软组织粘连等因素有关。患者常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慢性期需结合物理治疗改善症状。康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
2、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多因骨折累及关节面导致软骨损伤,表现为关节肿胀、僵硬和活动受限。早期可遵医嘱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严重者需考虑关节镜清理术。患者需控制体重,减少爬楼梯等负重活动,以降低关节负荷。
3、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不稳常因韧带损伤未完全修复所致,易出现反复扭伤。患者行走时可感觉踝部松动感,夜间可能伴有腓骨肌群痉挛。治疗需结合踝关节稳定性训练,必要时使用踝关节支具固定。严重韧带撕裂者可考虑韧带重建术,术后需进行本体感觉康复训练。
4、骨折畸形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多因复位不良或固定不牢固导致,表现为踝关节畸形和步态异常。轻度畸形可通过矫形鞋垫改善,明显成角或旋转畸形需行截骨矫形术。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影响矫正效果。
5、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多见于粉碎性骨折或手术中牵拉,表现为足背麻木或肌力下降。早期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配合电刺激治疗促进恢复。若神经断裂需行显微外科修复术,术后需进行长达数月的康复训练。
外踝骨折患者康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过渡到抗阻训练。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夜间睡眠时可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日常行走建议穿硬底鞋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