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头晕乏力、腹痛等症状。消化道出血可能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肠息肉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根据出血部位和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呕血
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血液经口腔呕出,颜色可为鲜红色或咖啡渣样。呕血通常提示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部位出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疾病。患者出现呕血时应立即禁食禁水,保持侧卧位避免误吸,并尽快就医。
2、黑便
黑便表现为粪便呈柏油样黑色,带有特殊腥臭味,是上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消化后的表现。出血量超过50毫升即可出现黑便,常见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黑便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提示慢性失血,需警惕贫血发生。
3、便血
便血指粪便中混有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便血可能由痔疮、肠息肉、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引起。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常见于肛管直肠病变,血液与粪便混合多提示结肠以上部位出血。
4、头晕乏力
头晕乏力是消化道出血导致贫血的常见表现。急性大量出血可引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悸等休克症状。慢性失血可能导致乏力、活动后气促、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铁性贫血症状。这些症状提示出血量较大或出血时间较长,需及时就医评估。
5、腹痛
腹痛可能伴随消化道出血出现,疼痛部位和性质有助于判断出血原因。上腹部烧灼样痛常见于消化性溃疡,剧烈腹痛可能提示穿孔,脐周痛可能与小肠病变有关。腹痛程度与出血严重程度不一定相关,但持续性腹痛需警惕缺血性肠病等严重情况。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急性期需禁食,出血控制后可逐渐过渡至流质、半流质饮食。日常应避免饮酒、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保持情绪稳定。有消化道疾病史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服用抑酸剂等药物。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