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
1、药物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出血量较大时可使用血凝酶注射液等止血药物辅助治疗。
2、内镜下止血
内镜下止血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胃镜明确出血部位后,可采用钛夹夹闭、电凝止血或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等方式直接处理出血点。该方法创伤小且止血效果确切,适用于活动性出血或可见血管残端的病例。
3、介入治疗
对于内镜治疗失败或出血量大的患者,可考虑选择性血管造影栓塞术。通过导管向出血的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注入栓塞材料阻断血流,该方法对患者全身影响较小,但需具备专业介入治疗条件。
4、手术治疗
当出血难以控制或合并穿孔时需行外科手术,常见术式包括溃疡缝扎止血术、胃大部切除术等。手术可直接处理出血灶并降低再出血风险,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消化功能,通常作为最后选择。
5、支持治疗
急性出血期需禁食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输血纠正贫血。出血停止后逐渐过渡至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长期需戒烟酒,规律服用抑酸药物,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溃疡愈合情况。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恢复期饮食应细软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过热、粗糙及刺激性食物。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用抑酸药物。定期监测粪便颜色变化,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再次排黑便时应立即就医。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完成规范的四联疗法,治疗后复查确认根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