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功能衰竭可能致死,主要症状包括少尿或无尿、全身水肿、意识障碍等。肝肾功能衰竭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进展快且致死率高,慢性则可能通过长期治疗控制。
1、少尿或无尿
肾脏功能衰竭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尿量显著减少甚至无尿。患者可能出现尿液颜色加深、排尿困难等症状。这与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有关,可能引发高钾血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药物可选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但须严格遵医嘱。
2、全身水肿
肝功能衰竭时,白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功能衰竭则引起水钠潴留,两者均可导致全身性水肿。常见于下肢、眼睑及腹腔,严重时出现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需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配合布美他尼片等利尿药物。腹水明显者可考虑腹腔穿刺引流。
3、意识障碍
肝脏解毒功能丧失时,血氨等毒性物质积累可引发肝性脑病,表现为嗜睡、定向力障碍甚至昏迷。肾功能衰竭时,尿毒症毒素蓄积也会导致神经精神症状。治疗需降低血氨浓度,常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严重者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肝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每日饮水量应根据尿量调整,监测体重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出现呕血、抽搐等危急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长期管理需结合营养支持、病因治疗及替代治疗,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