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术后饮食需遵循少食多餐、高蛋白低脂原则,保养重点包括营养补充、消化功能训练和定期复查。术后饮食调整主要有分阶段流质过渡、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控制进食速度和保证营养均衡。术后保养需注意伤口护理、适度运动、心理调适、监测营养指标和预防并发症。
1、分阶段流质过渡
术后初期需从清流质开始,如水、米汤等,逐步过渡到全流质如藕粉、过滤菜汤。2周后可尝试半流质食物,如鸡蛋羹、烂面条,此阶段需持续4-6周。过渡期间每次进食量控制在50-100毫升,每日6-8餐,避免过早摄入固体食物导致吻合口损伤。
2、选择易消化食物
优先选用低纤维精制主食如软米饭、馒头,蛋白质来源以鱼肉、鸡胸肉、豆腐为主。蔬菜需去皮去籽并煮至软烂,水果选择香蕉、苹果泥等低酸品种。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禁用油炸、烧烤等高温烹调方法。
3、避免刺激性食物
严格禁食辛辣调料、酒精、碳酸饮料等可能刺激消化道的食物。限制高糖食物摄入以防倾倒综合征,控制咖啡因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00毫克。过热或过冷食物可能引发肠痉挛,应保持食物温度接近体温。
4、控制进食速度
每餐进食时间不少于20分钟,充分咀嚼至食物呈糊状。采用小号餐具控制单次摄入量,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进食时避免说话或分心,专注感受饱腹感信号,出现腹胀应立即停止进食。
5、保证营养均衡
每日需补充优质蛋白60-80克,可通过乳清蛋白粉辅助达标。注意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易缺乏营养素,必要时使用复合营养制剂。定期检测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及时调整补充方案。
胃切除术后保养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每日进行30分钟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餐后立即运动。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发现红肿渗液及时就医。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营养评估,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进食焦虑,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取支持。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出现持续腹泻或脂肪泻需排查吸收不良综合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发作,睡眠时抬高床头防止反流。根据个体耐受度逐步建立新的饮食规律,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