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功能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桡骨骨折通常由外伤撞击、骨质疏松、暴力扭转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过牵引和手法操作使骨折端对合,随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复位效果,若出现固定松动或皮肤压迫需及时调整。该方法创伤小但可能存在复位不彻底的风险,常见于儿童青枝骨折或老年科勒斯骨折。
2、切开复位内固定
针对严重移位或不稳定性骨折。通过手术暴露骨折部位,采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器械实现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可开始关节活动。需预防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需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适用于巴尔通骨折、史密斯骨折等复杂类型。
3、功能康复训练
骨折临床愈合后逐步进行。早期以手指屈伸、腕关节被动活动为主,中期增加抗阻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练习,后期强化肌力及关节协调性。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需配合热敷、电疗等物理治疗。整个周期通常持续3-6个月,是恢复前臂旋转功能的关键措施。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避免早期负重活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如牛奶、鱼肉等促进骨痂形成。康复期禁止暴力扭转手腕,睡眠时可用枕头支撑前臂。若出现固定处剧痛、手指麻木或皮肤发紫需立即就医。定期随访监测骨折愈合进度,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