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通常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物感染。感染途径主要有共用浴具、不洁性行为、免疫力低下、医源性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1、共用浴具
阴道毛滴虫可在潮湿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接触被污染的浴巾、浴盆、坐便器等物品可能导致间接传播。感染者使用过的泳衣、内衣若未彻底消毒,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日常需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公共场所尽量使用一次性坐垫,衣物清洗后高温晾晒。
2、不洁性行为
无保护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男性感染者常为无症状携带者。滴虫可存在于精液或前列腺液中,性交时通过黏膜接触传播。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未同步治疗会增加重复感染概率。治疗期间应禁止性生活,伴侣需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阴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更易被滴虫侵袭。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使阴道环境改变,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这类人群需加强外阴清洁,出现分泌物异常应及时就医。
4、医源性感染
妇科检查器械消毒不彻底、手术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医源性传播。不合格的卫生棉条、阴道冲洗器等产品也可能带入病原体。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非必要阴道冲洗,月经期勤换卫生用品。
5、母婴垂直传播
分娩过程中胎儿经产道接触含滴虫的分泌物可能引发新生儿结膜炎或呼吸道感染。孕妇确诊后应在孕中期规范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进行眼部预防性护理。哺乳期用药需选择甲硝唑阴道栓等局部制剂。
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干燥清洁,穿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补充含乳酸菌的酸奶调节菌群平衡。确诊后应规范完成全程药物治疗,常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替硝唑栓等,用药期间禁止饮酒。治疗后需复查白带常规确认病原体转阴,性伴侣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