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规范用药、定期监测和预防并发症。主要有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适度运动、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血管情况等注意事项。
1、控制基础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长期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引发微血管病变,加重下肢缺血症状。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7.0毫摩尔/升以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或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
2、戒烟限酒
吸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进程。酒精摄入过量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增加血液黏稠度。患者应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对于烟瘾较重者,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尼古丁贴片等辅助戒烟产品。
3、适度运动
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推荐进行步行训练,以出现轻度疼痛为度,每日坚持30-60分钟,可分次完成。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也可选择。运动时应穿着舒适鞋袜,避免足部损伤。如出现剧烈疼痛或皮肤苍白等缺血加重表现,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4、规范用药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预防血栓形成。伴有高脂血症者需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稳定斑块。对于间歇性跛行症状明显者,医生可能会开具西洛他唑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所有药物均需按时按量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5、定期监测
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下肢动脉彩超,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变化。日常需密切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变化,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外伤感染。如出现静息痛、溃疡或坏疽等严重缺血表现,需立即就医。对于血管狭窄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是否需要介入或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日常应注意足部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洗脚后彻底擦干,特别是趾缝间。修剪趾甲时应平剪避免损伤甲床,如有鸡眼或胼胝应寻求专业处理。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穿着过紧的鞋袜压迫血管。冬季注意保暖但避免使用热水袋直接热敷,以防烫伤。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维持良好心态对疾病控制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