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发作可能由遗传因素、脑部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紊乱以及脑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脑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癫痫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或神经递质失衡。这类患者通常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发作形式多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对于遗传性癫痫,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治疗以抗癫痫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等。
2、脑部损伤
颅脑外伤、脑肿瘤、脑卒中等器质性脑损伤可破坏正常脑组织,形成异常放电病灶。这类损伤后癫痫可能在原发事件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症状。预防措施包括及时处理原发病,治疗需结合脑电图定位,必要时采用手术切除致痫灶。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脑实质炎症反应和瘢痕形成。病毒性脑炎后癫痫发作概率较高,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或全面性发作。治疗需控制感染同时使用抗癫痫药物,严重病例需考虑免疫调节治疗。
4、代谢紊乱
低血糖、低血钙、尿毒症等代谢异常可改变神经元兴奋性。这类代谢性癫痫发作多为全面性,纠正代谢紊乱后症状通常可缓解。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监测,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定期评估代谢状态。
5、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病变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老年人新发癫痫需优先排查脑血管因素,发作类型与病变部位相关。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治疗需兼顾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和抗癫痫治疗。
癫痫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饮食需均衡营养,限制酒精摄入。运动选择低风险项目如散步、游泳,避免高空、潜水等危险活动。家属需学习癫痫发作时的急救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等。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