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早期通常不会引起腰疼,但可能出现无痛性血尿、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下腹不适和反复尿路感染等隐匿症状。膀胱癌可能与长期吸烟、接触化学物质、慢性膀胱炎、遗传因素以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因素有关,早期症状易被忽视,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1、无痛性血尿
无痛性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尿液呈淡红色或洗肉水样,通常不伴随排尿疼痛。血尿可能间歇性出现,容易误认为是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确诊需通过尿常规、膀胱镜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如吡柔比星注射液、吉西他滨注射液等,晚期可能需联合免疫治疗药物如卡介苗注射液。
2、尿频尿急
膀胱癌生长可能刺激膀胱三角区,导致尿频尿急等类似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表现。症状多在夜间加重,与饮水量无关。需与间质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鉴别,可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明确。早期肿瘤可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配合使用盐酸托特罗定片缓解症状,中晚期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放疗。
3、排尿困难
肿瘤增大可能阻塞膀胱出口或尿道,引起排尿费力、尿线变细等症状。男性患者易与前列腺疾病混淆,需通过直肠指检和PSA检测排除。治疗取决于肿瘤位置,颈部肿瘤可选用经尿道激光切除术,广泛病变需行膀胱全切术,术后可能需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
4、下腹不适
约三成患者会出现下腹钝痛或坠胀感,多因肿瘤浸润膀胱肌层或合并感染所致。疼痛定位模糊,易被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诊断需结合盆腔CT或MRI,治疗包括抗感染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片,肿瘤进展期可使用镇痛药物如硫酸吗啡缓释片,同时需针对原发肿瘤进行放化疗。
5、反复尿路感染
肿瘤表面坏死组织可能成为细菌培养基,导致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反复尿路感染。典型表现为尿常规持续异常但尿培养阴性。需通过膀胱镜活检确诊,治疗需清除肿瘤病灶,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盐酸环丙沙星片控制感染,术后配合膀胱灌注化疗降低复发概率。
建议4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染发从业人员等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筛查。日常应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减少腌制食品摄入。出现不明原因血尿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诊断。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膀胱灌注化疗和膀胱镜复查,戒烟并避免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以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