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与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鼻腔结构异常、慢性基础疾病、病原体反复暴露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增强体质、改善环境、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表现为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状,多数由病毒引起。
1、免疫力低下
长期熬夜、营养不良或压力过大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鼻咽部黏膜防御能力减弱。这类人群更易受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侵袭,可能出现反复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建议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蛋白粉等营养剂,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2、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粉尘、冷空气或干燥环境中,会损伤呼吸道纤毛的清洁功能。此类患者常伴鼻腔灼热感、频繁清嗓等症状。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外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有助于减少刺激。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3、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等疾病会导致鼻腔分泌物滞留,增加细菌滋生概率。患者多有持续性鼻塞、脓性鼻涕表现。鼻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严重者需行鼻中隔矫正术,轻度病变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
4、慢性基础疾病
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呼吸道黏膜修复能力较差,感染后易迁延不愈。这类人群感染时往往伴随气促、咳黄痰等细菌感染征象。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急性期可遵医嘱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氨溴索口服溶液。
5、病原体反复暴露
幼儿园教师、医护人员等职业群体接触病原体机会较多,可能因不同血清型病毒交替感染而反复发病。表现为每年发作超过6次,每次症状相似。建议加强手卫生,高危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发作时可使用连花清瘟胶囊或奥司他韦颗粒抗病毒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稀释呼吸道分泌物。饮食上多摄入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及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冬季外出时做好颈部保暖,避免骤冷骤热刺激。若每年发作超过5次或伴随持续高热、胸痛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血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