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因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感冒通常与免疫力低下、季节变化、接触传染源、营养不良、过敏体质等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
鼻病毒是引发小儿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约占感冒病例的一半。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污染物体表面后经手口途径感染。患儿可能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伪麻美芬滴剂等缓解症状。
2、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6个月至3岁儿童母体抗体水平下降,自身免疫球蛋白分泌不足。早产儿、未母乳喂养儿风险更高。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程迁延。建议家长保证充足睡眠,按时接种疫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调节免疫。
3、季节变化
秋冬季节温差大、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冬季室内通风不良增加病毒传播概率。患儿常见咽痛、咳嗽症状,可能伴随低热。家长需注意保暖防寒,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护理鼻黏膜。
4、接触传染源
幼儿园、游乐场等集体环境易发生交叉感染。病毒可在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患儿接触污染物后揉眼鼻导致感染,可能出现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建议家长培养孩子洗手习惯,患病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5、过敏体质
过敏性鼻炎患儿鼻腔黏膜水肿更易滞留病毒,感冒症状往往更严重且病程长。常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家长应明确过敏原并回避,急性期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炎症反应。
预防小儿感冒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避免被动吸烟,流感季节前可咨询医生接种疫苗。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恢复期应保证充足休息,暂缓剧烈运动,少量多次饮水促进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