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性血管炎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缓解症状,但难以完全根治。中医治疗荨麻疹性血管炎主要有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调和营卫、扶正固本等方法。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综合干预。
1、清热凉血
荨麻疹性血管炎表现为皮肤红斑、灼热疼痛时,多属血热证。中医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减,主要药物包括水牛角浓缩粉、生地黄、赤芍等。伴有咽喉肿痛可加用连翘、金银花。治疗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血热型患者常见舌质红绛、脉数等症状,中医认为多因外感热毒或情志化火所致。
2、祛风除湿
风湿蕴肤型荨麻疹性血管炎可见风团瘙痒、此起彼伏。常用消风散加减,含荆芥穗、防风、苦参等药物。湿重者加用苍术、黄柏。外治可用苦参汤熏洗。此类患者多因居住潮湿环境或脾虚湿盛导致,表现为舌苔厚腻、脉濡。治疗期间需注意环境除湿,避免海鲜等发物。
3、活血化瘀
病程较长出现紫暗色斑块时属瘀血阻络证。桃红四物汤是基础方剂,含桃仁、红花、当归等。疼痛明显可加乳香、没药。现代研究表明这类方剂能改善微循环障碍。瘀血型患者常见舌质紫暗、脉涩,多因久病入络或外伤导致。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管损伤。
4、调和营卫
卫表不固型表现为遇风冷加重、反复发作。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常用,含黄芪、白术、桂枝等药物。自汗多者加浮小麦、麻黄根。这类患者多属气虚体质,常见舌淡苔白、脉弱。中医认为营卫失调会导致邪气乘虚而入,治疗需配合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5、扶正固本
慢性荨麻疹性血管炎多属正虚邪恋。参苓白术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含党参、茯苓、熟地黄等药物。肾阳虚加肉桂、附子。本虚标实型患者常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治疗周期较长。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需配合规律作息和情志调节。
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平时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损。饮食宜清淡,忌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洗澡水温不宜过高,禁用刺激性洗浴用品。记录发作诱因如食物、药物接触史。急性发作期可冷敷缓解瘙痒,皮损破溃时需预防感染。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需告知医生所用中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