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母细胞瘤可通过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联合干预。肝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异常、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部肿块、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
1、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肝母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式,适用于肿瘤局限且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情况。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可选择肝部分切除术或全肝切除术。术前需通过影像学评估肿瘤范围,术中需确保切除边缘无肿瘤残留。术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预防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2、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常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或术后清除残余癌细胞。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注射液、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长春新碱注射液等。化疗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化疗方案需根据患儿体重和体表面积个体化调整。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或术后残留病灶。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DNA,抑制其增殖。治疗前需精确定位肿瘤范围,保护周围正常肝组织。可能出现放射性肝损伤、皮肤反应等副作用,需配合营养支持和皮肤护理。放射剂量和次数需根据肿瘤分期和患儿耐受性确定。
4、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可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信号通路,常用药物包括索拉非尼片、瑞戈非尼片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或阻断增殖信号发挥作用,需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毒性。可能出现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需对症处理和剂量调整。靶向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
肝母细胞瘤患儿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优先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等。治疗间隙可进行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监测肿瘤复发迹象。家长需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按医嘱完成全部治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