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可通过人工泪液、抗病毒滴眼液、冷敷、避免揉眼、隔离防护等方式治疗。病毒性结膜炎通常由腺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需及时干预防止传播。
1、人工泪液
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可缓解病毒性结膜炎引起的干涩和异物感。这类药物通过模拟天然泪液成分润滑眼表,减轻炎症刺激导致的眼部不适。使用时应避免瓶口接触眼睛,开封后需在规定期限内用完。
2、抗病毒滴眼液
更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等可直接抑制病毒复制,适用于由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的结膜炎。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短暂刺痛感,若持续不适需停用。抗病毒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延长疗程。
3、冷敷
用冷藏后的无菌纱布敷于闭合的眼睑,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低温可收缩血管减轻结膜充血水肿,缓解灼热感和分泌物增多症状。冷敷前后需彻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4、避免揉眼
揉眼会加重结膜损伤并扩散病毒。急性期可佩戴平光镜减少外界刺激,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其手部卫生。若出现难以克制的痒感,可用人工泪液冲洗替代揉搓动作。
5、隔离防护
患者需单独使用毛巾、枕头等物品,避免与家人共用眼妆或眼部护理产品。传染期一般为发病后7-14天,此期间应暂停游泳或公共浴池活动,家庭成员接触患者后需用流动水洗手。
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用眼。饮食宜清淡,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痊愈后需更换个人眼部用品,复查确认无病毒残留。若出现视力模糊、剧烈疼痛或光敏感加重,提示可能出现角膜并发症,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