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透液清亮但出现腹痛可能与导管刺激、腹膜炎、透析液温度不适、电解质紊乱或肠蠕动异常有关,可通过调整导管位置、抗感染治疗、调节透析液参数等方式缓解。
1、导管刺激
腹膜透析导管末端可能摩擦腹膜或内脏,引发局部疼痛。表现为体位改变时疼痛加剧,可能伴随引流不畅。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导管位置,必要时由医生调整导管深度或角度。日常应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导管移位。
2、腹膜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腹膜炎早期可能透析液仍清亮,但会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热。需立即留取透出液送检,确诊后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暂时停止腹透。
3、透析液温度不适
过冷或过热的透析液可能刺激腹膜导致痉挛性疼痛。应将透析液加温至接近体温,使用前充分摇匀。若疼痛伴随透出液浑浊,需排除热损伤导致的腹膜炎症反应。
4、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或高葡萄糖透析液可能引发肠麻痹,表现为腹胀伴阵发性绞痛。需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改用低浓度葡萄糖透析液,并遵医嘱补充氯化钾缓释片调节电解质平衡。
5、肠蠕动异常
透析液灌注可能改变腹腔压力,诱发肠易激综合征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疼痛多位于脐周,可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建议少量多餐,必要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
腹透患者出现腹痛需每日记录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及透出液性状,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饮食宜选择低纤维、易消化食物,分次少量摄入。透析前后测量体重和超滤量,保持出入量平衡。若疼痛持续超过12小时或透出液变浑浊,须立即联系腹透中心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