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创伤如何保养 运动创伤从五方面做好调养

发布于 2025/06/30 16:55

运动创伤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加压包扎、抬高患处、药物治疗等方式调养。运动创伤通常由外力撞击、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韧带撕裂、骨骼损伤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运动创伤后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急性期应严格制动,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受伤部位。下肢创伤可借助拐杖减少负重,上肢创伤可用三角巾悬吊保护。休息时间根据损伤程度决定,轻度扭伤需3-5天,骨折需4-6周。

2、冷敷热敷

创伤后48小时内采用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冷敷可用冰袋包裹毛巾,热敷可用40℃左右暖水袋,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

3、加压包扎

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加压包扎,能有效减少内出血和组织水肿。包扎时从远端向近端缠绕,压力均匀,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包扎后需观察肢体末梢颜色和感觉,出现麻木或发绀需立即松解。

4、抬高患处

将受伤肢体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上肢创伤可用枕头垫高,下肢创伤可平卧时垫高患肢。抬高时注意保持关节功能位,避免长时间固定导致关节僵硬。

5、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疼痛,云南白药气雾剂消肿止血,跌打万花油活血化瘀。严重创伤可能需要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改善微循环,或口服接骨七厘片促进骨骼愈合。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运动创伤恢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组织修复。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避免过早恢复运动导致二次损伤。恢复后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运动能力。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