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龋齿可能由长期含奶瓶入睡、高糖饮食、口腔清洁不足、牙釉质发育不全、致龋菌感染等原因引起。龋齿通常表现为牙齿表面白斑、褐色龋洞、进食敏感、牙龈红肿、牙齿缺损等症状。
1、长期含奶瓶入睡
婴儿夜间含奶瓶入睡时,奶液中的乳糖会持续附着在牙齿表面,被细菌分解产酸腐蚀牙釉质。家长需在婴儿入睡前清洁口腔,避免奶瓶依赖,改用安抚奶嘴或温水替代喂养。
2、高糖饮食
频繁摄入果汁、蜂蜜或含糖辅食会提高口腔酸度。致龋菌代谢糖类产生的酸性物质可破坏牙体组织。建议控制甜食摄入频率,餐后喂少量清水冲洗口腔。
3、口腔清洁不足
未及时清理牙面菌斑是龋齿的主要诱因。家长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后,用纱布或指套牙刷每日轻柔擦拭牙面,避免食物残渣堆积。
4、牙釉质发育不全
孕期营养不良或早产可能导致乳牙釉质矿化不良,抗龋能力下降。这种情况需定期涂氟强化牙面,必要时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或氟化泡沫进行专业防护。
5、致龋菌感染
变形链球菌等致病菌可通过成人唾液传播给婴儿。表现为牙齿邻面或咬合面快速形成龋洞,需就医进行龋齿充填治疗,严重时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修复缺损。
预防婴儿龋齿需从出生后建立口腔护理习惯,避免与婴儿共用餐具减少细菌传播。每3-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早期脱矿斑及时干预。控制夜间喂养频率,一岁后逐步戒除奶瓶,改用杯子饮水。乳牙萌出初期可选用含氟牙膏辅助清洁,但需严格控制用量避免氟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