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胆管炎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于 2025/06/30 19:41
发布于 2025/06/30 19:41
化脓性胆管炎主要由胆道梗阻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常见原因有胆管结石、胆道狭窄、胆道寄生虫感染、胆管肿瘤及医源性操作损伤等。化脓性胆管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内镜引流、手术解除梗阻等方式干预,需紧急处理以避免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胆管结石是化脓性胆管炎最常见的病因,结石阻塞胆管后导致胆汁淤积,肠道细菌逆行感染引发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治疗需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同时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胆道良性狭窄或恶性肿瘤压迫可造成胆管不完全梗阻,胆汁排泄不畅易继发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感染。典型表现为波动性黄疸伴皮肤瘙痒。需通过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胆管支架置入缓解梗阻,联合注射用美罗培南、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治疗。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等寄生虫寄生于胆管时,其虫体及代谢产物可刺激胆管壁增生并诱发细菌感染。患者常有腹泻、肝区隐痛等表现。治疗需口服吡喹酮片驱虫,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严重者需内镜下虫体取出。
胆道手术、ERCP等操作可能导致胆管黏膜损伤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增加细菌感染风险。此类患者术后出现发热、胆汁引流量骤减时应考虑化脓性胆管炎。需立即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必要时行胆道冲洗引流。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或胆胰管合流异常患者,胆汁排泄动力学改变易导致细菌定植。儿童期可能反复发作腹痛、陶土样大便。治疗需手术矫正解剖异常,急性期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
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急性期应禁食胃肠减压,恢复期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腐等,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汁分泌。日常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胆管结石患者可遵医嘱服用胆宁片预防复发。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持续高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
上一篇 : 怀孕44天孕囊9mmx7mm正常吗
下一篇 : 糖尿病脚小腿早期信号有哪些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