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后面的骨头疼可能与肌肉劳损、颈椎病、肩周炎、骨质疏松、肩胛骨骨折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由长期姿势不良、局部受凉、外伤、退行性变或炎症反应等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肌肉劳损
长期伏案工作或重复抬臂动作可能导致斜方肌、冈上肌等肩背部肌肉劳损,表现为肩胛骨周围酸痛、活动受限。可通过热敷、按摩缓解,避免提重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
2、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压迫C5-C6神经根,引发肩胛区放射性疼痛,常伴颈部僵硬、上肢麻木。颈椎磁共振可确诊,治疗包括颈椎牵引、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等,严重者需手术解除压迫。
3、肩周炎
肩关节囊粘连性炎症可放射至肩胛骨,表现为夜间痛加重、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早期可通过爬墙训练改善,急性期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关节腔注射治疗。
4、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或老年人可能出现肩胛骨隐性疼痛,轻微外力可致骨折。骨密度检查可确诊,需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维D3片,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
5、肩胛骨骨折
直接暴力撞击或高处坠落可能导致肩胛骨体部、喙突骨折,表现为局部锐痛、淤血、肩关节功能障碍。X线或CT可明确骨折线,无移位骨折需悬吊固定,严重移位需钢板内固定手术。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单侧背包过重,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肩部疼痛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红肿发热、夜间痛醒、上肢无力等症状时,需尽早就诊骨科或疼痛科,完善影像学检查后针对性治疗。康复期可进行钟摆运动、毛巾拉伸等低强度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