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体方式包括饮用被污染的水源、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接触被污染的环境以及人际直接接触。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的病原体,感染后可能出现剧烈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甚至危及生命。
1、污染水源传播
霍乱弧菌可在自然水体中长期存活,当饮用水源被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后,饮用未经煮沸或消毒的水可直接感染。沿海地区因海水富营养化更易出现弧菌繁殖,雨季洪水冲刷也可能导致水源广泛污染。对可疑水源应进行氯化消毒或煮沸处理,医疗人员需对疫区开展水质监测。
2、污染食物传播
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海产品(如贝类、甲壳类)是常见传播媒介,弧菌可在食物表面存活数周。生食或未彻底加热的鱼虾、被污染的生冷食品均具高风险。食品加工过程中若使用污染水源清洗或制冰也会导致交叉污染。建议彻底煮熟食物,避免生熟食混放。
3、环境接触传播
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可污染生活用品、衣物、家具等物体表面,通过手部接触后经口摄入致病。卫生条件差的居住环境中,苍蝇等昆虫可能机械性携带病菌。疫区需加强环境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物,保持如厕后和餐前规范洗手。
4、人际直接传播
照顾霍乱患者时若未做好防护,接触其排泄物或呕吐物后未彻底清洁双手即进食可能感染。该方式在家庭和医疗机构内较常见,特别是处理患者污染物时未佩戴手套。建议接触患者前后用肥皂流水洗手,污染物需密封后焚烧或消毒处理。
5、生物媒介传播
某些水生生物如浮游动物、甲壳类可携带霍乱弧菌成为储存宿主,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在河口、海湾等水域,弧菌与浮游生物共生可能造成持续性疫源地。对此类区域需定期开展微生物监测,渔民应避免在疫区水域捕捞食用可疑水产。
预防霍乱需综合采取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环境清洁等措施。出现水样腹泻伴呕吐时应立即就医,确诊患者需隔离治疗并对其排泄物严格消毒。前往疫区前可接种霍乱疫苗,但疫苗保护期有限且不能替代基础卫生防护。日常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食物煮熟煮透等卫生习惯,集体单位需加强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