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膜性肾病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蛋白尿,部分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二期指病理分期中的上皮下沉积期,危害主要有持续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高血栓风险、肾功能进行性损伤等。
多数二期膜性肾病患者表现为中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在3.5克以上,但肾小球滤过率可能保持正常或轻度下降。长期大量蛋白丢失会引起血浆白蛋白降低,导致水肿、高脂血症和营养不良。部分患者因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可能进展为顽固性蛋白尿。血栓栓塞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与抗凝蛋白从尿中丢失有关。
少数患者可能快速进展至肾功能不全,多见于年龄超过50岁、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病理显示肾小球硬化的病例。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最终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因严重低蛋白血症引发急性肾损伤或感染性并发症。
建议定期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适度运动可预防血栓形成。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选择免疫抑制剂治疗或抗凝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