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做血培养的注意事项?

发布于 2025/07/01 13:24

采血做血培养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采血时机、消毒操作、采血量、避免污染以及及时送检等环节。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关键检查,需严格规范操作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1、采血时机

应在寒战或发热初期进行采血,此时病原菌浓度较高。若患者已使用抗生素,需在下一次用药前采集。24小时内通常采集2-3套标本,每套包含需氧瓶和厌氧瓶,间隔时间不少于1小时。急诊患者可在不同部位同时采集两套标本。

2、消毒操作

采用三步消毒法:先用75%酒精擦拭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待干后再用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直径不小于5厘米,最后用酒精脱碘。消毒后不得再触碰穿刺部位,防止污染。采血者需佩戴无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采血针头。

3、采血量

成人每瓶需采集8-10毫升血液,儿童根据体重调整,一般抽取1-5毫升。血液与培养液比例应保持1:5至1:10,过量血液可能抑制细菌生长。使用专用采血针直接注入培养瓶,避免通过注射器转接。采集后轻摇培养瓶使血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合。

4、避免污染

严格区分需氧瓶与厌氧瓶,注入血液时避免空气进入厌氧瓶。禁止从静脉留置管采集标本,中心静脉导管采血需同时送检外周血对照。培养瓶橡胶塞需用酒精消毒后再穿刺,采血后立即更换针头再注入第二瓶。皮肤定植菌可能干扰结果,需规范消毒降低假阳性率。

5、及时送检

采集后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室温保存不得超过12小时。延迟送检可能导致细菌死亡或过度繁殖。运送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或极端温度。实验室接收后应立即放入培养箱,自动化培养系统需持续监测5-7天。阳性结果需立即进行革兰染色和药敏试验。

采血后需按压穿刺点5-10分钟防止血肿,观察有无局部出血或血肿。患者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血培养检查期间不建议自行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采血时间、部位及患者体温等临床信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