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黄疸、肝脾肿大、大便颜色变浅、生长发育迟缓、胆汁淤积性皮疹等。该综合征通常由病毒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胆道闭锁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黄疸
黄疸是婴儿肝炎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黄疸可能由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胆汁排泄受阻导致,通常伴随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若黄疸持续加重,可能提示胆道闭锁等严重疾病,需通过血液检查和影像学进一步评估。
2、肝脾肿大
体格检查可触及肝脏和脾脏体积增大,质地偏硬,可能与肝细胞炎症、纤维化或门静脉高压有关。肝脾肿大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超声检查可辅助判断脏器结构变化,部分患儿可能合并腹水。
3、大便颜色变浅
胆汁排泄障碍会导致粪便呈陶土色或灰白色,这是胆道梗阻的特征性表现。需观察大便颜色变化规律,若持续变浅需警惕胆道闭锁或胆管发育异常,可能需进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
4、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胆汁淤积影响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导致体重增长缓慢、身高落后于同龄儿。可能伴随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倾向,或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表现,需监测生长曲线并补充相关营养素。
5、胆汁淤积性皮疹
部分患儿出现皮肤瘙痒、抓痕及黄色瘤,与胆汁酸沉积刺激皮肤有关。严重瘙痒可能影响睡眠和喂养,需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改善胆汁淤积。
家长应定期监测患儿黄疸变化、记录大便颜色和体重增长情况,避免高脂饮食加重消化负担。保证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K注射液等营养补充,所有治疗需在儿科或儿童消化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使用保肝药物。对于疑似胆道闭锁患儿,需在生后60天内完成手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