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房出现鸡蛋大的硬块可能与乳汁淤积、乳腺炎、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或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1、乳汁淤积
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可能导致局部形成硬块,常伴有胀痛感。这种情况通常与哺乳姿势不当、婴儿吸吮力度不足或哺乳间隔时间过长有关。可通过热敷、按摩促进乳汁排出,调整哺乳频率和姿势改善症状。若硬块持续不消退或出现红肿发热,需警惕继发感染。
2、乳腺炎
乳腺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伴硬块,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严重者可静脉输注注射用青霉素钠。哺乳期间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药物,并保持乳汁通畅排出。
3、乳腺囊肿
乳腺导管阻塞可能形成充满液体的囊肿,触诊呈光滑、边界清楚的硬块。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较小囊肿无须特殊处理,较大囊肿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哺乳期囊肿可能与激素变化有关,多数在停止哺乳后自行消退。
4、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表现为活动度好、质地韧的圆形硬块。妊娠和哺乳期可能因激素刺激暂时增大,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定期乳腺超声随访,若肿块快速增大或形态异常需活检排除恶变。
5、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可能导致乳晕区出现质硬肿块,可伴有乳头溢液。这种情况与导管内分泌物淤积有关,急性期可能合并感染。治疗包括抗感染如罗红霉素分散片,慢性期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哺乳期发现乳房硬块应避免自行挤压或热敷,每日可用温水清洁乳房并观察硬块变化。哺乳前后可轻柔按摩乳房促进排空,选择宽松透气内衣减少压迫。保持规律哺乳或使用吸奶器维持乳汁通畅,出现发热、皮肤发红或脓性分泌物时立即就医。日常注意休息和均衡营养,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维持良好情绪状态有助于乳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