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主要由长期高血糖、高血压、遗传因素、血脂异常等原因引起。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进展为肾衰竭。
1、长期高血糖
持续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质漏出形成蛋白尿。高血糖还会激活炎症反应,加速肾小球硬化。患者需严格控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2、高血压
高血压会增加肾小球内压力,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约半数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两者协同加速肾病进展。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或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
3、遗传因素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更易发生肾病,某些基因变异会影响肾小球基底膜结构。这类患者需更早开始肾病筛查,每3-6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发现异常可配合使用黄葵胶囊等护肾中成药。
4、血脂异常
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会沉积在肾小球,诱发氧化应激反应。患者应限制饱和脂肪摄入,必要时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同时补充ω-3脂肪酸辅助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坚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选择鱼肉、鸡蛋白等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如快走、游泳。严格戒烟限酒,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和尿蛋白指标,出现下肢浮肿或尿量减少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