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或脓胸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抗结核治疗、胸腔引流、外科手术等综合处理。主要干预方式包括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胸腔穿刺抽液、胸腔闭式引流、胸膜剥脱术、营养支持等。
1、抗结核治疗
确诊后需立即开始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常用方案为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等。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若出现胸痛加重或持续发热需考虑耐药可能。疗程通常需6-9个月,合并脓胸时需延长至12个月。
2、胸腔穿刺抽液
中等量以上积液需行诊断性穿刺,抽取液体进行生化、常规及结核菌培养检查。抽液可缓解呼吸困难,但单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反复穿刺可能导致胸膜粘连,抽液后需加压包扎预防气胸。
3、胸腔闭式引流
脓胸或包裹性积液需留置引流管,选用硅胶胸腔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每日记录引流量,引流液转清且每日少于50毫升时可拔管。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时需加用抗生素溶液冲洗。
4、胸膜剥脱术
慢性脓胸或纤维板形成导致肺不张时,需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或开胸胸膜剥脱术。手术可清除坏死组织、剥离增厚胸膜,术后需持续胸腔引流。术前应控制结核活动期症状,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5、营养支持
结核病属于消耗性疾病,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可补充维生素AD胶丸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改善营养状态。贫血患者需配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折叠。每日监测体温和引流量变化,若出现剧烈胸痛或引流液突然减少需警惕导管堵塞。康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帮助肺复张,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所有治疗需在结核病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或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