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可通过盆底肌锻炼、避免腹压增加、控制体重、及时治疗慢性病、科学产后护理等方式预防。子宫脱垂是盆底支持组织薄弱导致子宫位置下移的疾病,与妊娠分娩、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密切相关。
1、盆底肌锻炼
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每日重复收缩肛门和阴道动作,持续数秒后放松。生物反馈治疗可辅助精准定位肌肉群,电刺激疗法适用于肌力较差者。坚持3-6个月可显著改善盆底支撑功能。
2、避免腹压增加
慢性咳嗽患者需治疗呼吸道疾病,便秘者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长期负重超过5公斤,如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如厕时不宜过度用力,建议使用脚凳保持髋关节屈曲姿势。
3、控制体重
体重指数超过24需通过饮食调节和运动减重,每减轻5公斤可降低盆底压力。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
4、治疗慢性病
糖尿病会导致结缔组织弹性下降,需将血糖控制在空腹6.1mmol/L以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戒烟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盆腔肿瘤需尽早手术解除压迫,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
5、产后护理
分娩后6周内避免体力劳动,使用环形子宫托辅助支撑。产后42天起逐步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哺乳期注意钙质补充。会阴撕裂伤需及时缝合,产后复查评估盆底肌力恢复情况。
建议女性从青年期开始建立预防意识,妊娠期穿戴托腹带减轻压力,更年期后定期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出现下坠感或排尿异常时及时就诊,轻度脱垂可通过子宫托保守治疗,重度需考虑骶棘韧带固定术等手术方式。日常避免久站久蹲,睡眠时抬高臀部位置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