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摘除术后一般建议植入人工晶体,若不植入可能影响视力恢复。人工晶体能替代原有晶状体的屈光功能,避免术后高度远视或视物模糊。
白内障手术的核心步骤是摘除混浊的天然晶状体,此时眼球会失去屈光介质。人工晶体植入可重建屈光系统,使光线准确聚焦于视网膜。多数患者术后视力可恢复至0.5以上,部分可达1.0。未植入者需依赖高度数凸透镜矫正,但框架眼镜存在视野变形、像差增大等问题,接触镜则可能引发角膜缺氧或感染。对于合并高度近视、角膜内皮功能差等特殊情况,医生可能暂缓植入,但需严格评估术后屈光矫正方案。
极少数患者因严重眼内炎症、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或先天性无虹膜等解剖异常,无法一期植入人工晶体。这类情况可能需二期手术,或通过角膜接触镜、特殊框架眼镜矫正。儿童白内障术后若未及时植入人工晶体,可能因形觉剥夺导致弱视,需在3岁前完成屈光矫正和视觉训练。
术后应避免揉眼、剧烈运动及污水入眼,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减轻炎症反应。定期复查眼压、角膜内皮及眼底情况,若出现眼红、眼痛或视力骤降需立即就诊。饮食可增加深色蔬菜、蓝莓等富含叶黄素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