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咽炎引起的咳嗽可通过鼻腔冲洗、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鼻炎咽炎通常由过敏原刺激、病原体感染、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清洁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鼻腔冲洗可减轻鼻黏膜水肿,缓解鼻后滴漏刺激咽喉引发的咳嗽。操作时需保持头部倾斜,避免呛咳。鼻腔冲洗适合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窦炎患者,每日可重复进行1-2次。
2、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可抑制过敏反应。这类药物能减少鼻黏膜组胺释放,缓解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痒、喷嚏及咳嗽。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口干等副作用,驾驶前慎用。需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与中枢抑制剂同服。
3、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局部激素可减轻炎症。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控制鼻黏膜肿胀和气道高反应性,改善鼻塞和咳嗽症状。使用前需摇匀,喷药时避免直接朝向鼻中隔。长期使用需监测鼻黏膜状态,防止局部刺激。
4、抗生素治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缓释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适用于细菌感染。当出现黄脓涕、发热等细菌性鼻窦炎表现时,抗生素可消除病原体,减少炎性分泌物对咽部刺激。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用药期间禁酒,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
5、中医调理
苍耳子散、辛夷清肺饮、玉屏风颗粒等中成药可辨证使用。风热证多见黄涕咽痛,风寒证常见清涕畏寒,需根据证型选择方剂。配合针灸迎香穴、肺俞穴能通窍止咳。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生冷,保持作息规律。中药起效较慢,需持续用药2-4周。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避免接触冷空气、烟雾等刺激物,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饮食宜清淡,多饮温水滋润咽喉,可适量食用雪梨、白萝卜等润肺食材。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咯血、胸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鼻咽镜或胸部CT检查。过敏体质者建议检测过敏原,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