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机制、发病年龄、症状特点及治疗方式。1型糖尿病多为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需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相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或口服药物控制。
1、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是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通常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触发因素有关。2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岛素抵抗或相对分泌缺陷,与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2、发病年龄
1型糖尿病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急性起病,部分成人也可能发病。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少年发病比例因肥胖率上升而增加。
3、症状特点
1型糖尿病症状进展迅速,表现为明显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出现疲劳或伤口愈合缓慢,部分患者通过体检发现高血糖。
4、治疗方式
1型糖尿病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注射或泵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2型糖尿病初期可通过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口服药控制,严重时需联合胰岛素治疗。
5、并发症风险
两种类型均可引发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但1型糖尿病更易早期出现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则与心血管疾病关联性更强。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两类糖尿病均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需保持规律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定期复查血糖、肾功能等指标,1型糖尿病患者需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应急,2型糖尿病患者应控制体重和血压。出现视力模糊、手足麻木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