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忽高忽低,医院急诊科又迎来一波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一位60岁的老人因突发脑梗不幸离世,家属透露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这个案例给我们敲响警.钟:季节交替时,服用抗凝药的人群要格外当心!
一、为什么换季期间风险更高
1、温差变化大
昼夜温差超过10℃时,血管会像橡皮筋一样反复收缩扩张,容易诱发血栓形成。特别是清晨5-7点,这个时段血压波动最剧烈。
2、体内水分失衡
天气转凉容易忽略补水,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上秋.季干燥,通过呼吸和皮肤流失的水分比夏季多15%左右。
二、服用抗凝药要警惕的4件事
1、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至少每3个月要做一次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如果发现刷牙时出血时间超过5分钟,要立即就医调整药量。
2、避免突然改变饮食
西柚、绿茶等食物会影响药效。突然大量食用这些食物,可能让抗凝效果失控。保持饮食规律很重要。
3、小心意外受伤
这类患者摔倒后容易出现皮下血肿。建议家中浴室铺防滑垫,户外活动选择平坦场地。
4、关注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感冒药、止痛药可能增强抗凝作用。服药前务必咨询医生,不要自行搭配用药。
三、换季防护的实用建议
1、晨起动作要慢
醒来后先躺30秒,坐起停留30秒,再站立。给血管充分的适应时间。
2、科学补充水分
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ml,可以少量多次饮用。睡前和晨起各喝半杯温水。
3、注意保暖策略
重点保护颈部、手腕和脚踝。这些部位血管丰富,受凉容易引发血管痉挛。
4、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突然出现的单侧肢体麻木、说话不清、剧烈头痛,都是危险信号,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记住,药物是把双刃剑,用对了能救.命,用错了反成隐患。特别是现在这种换季时期,更要多加小心。转发给身边需要的人,可能就避免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