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再次提醒:过了70岁以后,糖尿病患者注意,晚间有 3“不宜”

发布于 2025/07/03 14:04

70岁生日蜡烛刚吹灭,血糖仪的数字却总在深夜"蹦迪"?别急着怪罪那块小蛋糕,可能是你的睡前习惯在偷偷搞事情!老年糖友的夜晚管理可比白天复杂得多,这三个"不宜"就像血糖的守夜人,记牢了能让你的睡眠和血糖都安安稳稳。

一、不宜睡前加餐太任性

1、水果陷阱要警惕

晚上9点后啃的半个苹果,可能让血糖值凌晨3点还在开派对。选择低GI值的圣女果或黄瓜更安全,量控制在拳头大小。

2、蛋白质选择有讲究

一杯200ml温牛奶比饼干更适合,其中的乳清蛋白能平稳维持夜间血糖。避免高脂奶酪类食物加重代谢负担。

3、记录夜间血糖反应

连续三天记录加餐前后的血糖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宵夜公式"。这个摸索过程比盲目忌口更重要。

二、不宜服药时间太随意

1、长效胰岛素要卡点

晚上8点注射的胰岛素,如果某天拖到10点,可能引发夜间低血糖。设置手机提醒比靠记忆靠谱。

2、降糖药与晚餐的时差

二甲双胍最好随餐服用,间隔超过半小时可能影响药效。准备个分装药盒放在餐桌显眼处。

3、慎用安眠类药物

某些助眠药物会掩盖低血糖症状,就像给警.报器按了静音键。尝试冥想或温水泡脚替代药物助眠。

三、不宜夜间监测太松懈

1、凌晨3点的秘密

这个时间点的血糖值最能反映夜间波动.情况,每月至少抽查两次。定个温和的震动闹钟,测完继续睡。

2、脚部检查不能省

睡前用手摸一遍脚底,比眼睛检查更能发现微小伤口。糖尿病足往往从感知减退开始。

3、起夜要开小夜灯

突然的强光刺激会升高应激激素,间接影响血糖。准备可调光的床头灯,亮度够看清路即可。

这些细节就像血糖管理的"夜间值班表",70岁后的身体需要更精细的照料。有位糖友爷爷调整睡前习惯后,不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了,连多年的起夜次数都减少了。记住,控糖不是把自己困在条条框框里,而是找到与身体和平共处的方式。今晚就开始实践其中一条吧,好睡眠和稳血糖会一起向你招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