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可能导致肌肉无力、肢体畸形甚至呼吸衰竭等后果。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儿童。
1、肌肉无力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受累肌肉出现弛缓性瘫痪。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不对称性肌力下降。部分患者可遗留永久性肌萎缩,影响行走功能。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肌力。
2、肢体畸形
长期肌肉力量失衡可能导致跟腱挛缩、膝关节屈曲畸形等骨骼发育异常。儿童患者因骨骼生长板未闭合,更易出现下肢长度差异和脊柱侧弯。畸形严重者需进行跟腱延长术、截骨矫形术等手术干预。预防性措施包括穿戴矫形支具、定期进行关节被动拉伸等。
3、呼吸衰竭
当病毒累及延髓呼吸中枢或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时,可能引发呼吸功能障碍。表现为呼吸浅快、血氧饱和度下降,需立即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危重患者可联合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抗病毒治疗,同时加强气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
4、吞咽困难
延髓受累可导致球麻痹,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功能障碍等症状。急性期需鼻饲饮食防止误吸,恢复期可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药物治疗包括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胞磷胆碱钠胶囊等神经营养剂,严重者需行胃造瘘术维持营养。
5、心理障碍
后遗症患者可能因活动受限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长需关注患儿情绪变化,通过心理疏导结合团体康复活动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焦虑症状明显者,可在心理科医师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
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疫苗。目前我国采用2剂灭活疫苗加2剂减毒活疫苗的序贯免疫程序。患儿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促进肌肉修复。康复训练需长期坚持,家长应定期带患儿到专业机构评估运动功能,避免过度疲劳和跌倒损伤。出现发热、肌痛等前驱症状时须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