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出血、脑脊液漏、导管移位或堵塞、脑组织损伤等。颅内压监测通常用于严重颅脑损伤、脑出血等疾病,需严格无菌操作并密切观察。
1、感染
颅内压监测可能引发颅内感染或切口感染。感染通常与操作时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监测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局部红肿等症状。治疗需及时拔除导管,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日常护理需保持监测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2、出血
监测导管置入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表现为局部血肿或颅内出血。出血风险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操作技术有关。轻度出血可自行吸收,严重时需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必要时行手术清除血肿。术前应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操作时动作轻柔。
3、脑脊液漏
硬膜穿刺后可能出现脑脊液漏,表现为切口处持续清亮液体渗出。脑脊液漏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严重时可导致低颅压头痛。治疗可采用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乙酰唑胺片减少脑脊液分泌。患者需平卧位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或排便。
4、导管移位或堵塞
监测导管可能因固定不当或患者活动过度发生移位,或因血块、组织碎屑导致堵塞。导管功能异常会影响监测准确性,需重新调整或更换导管。护理时应妥善固定导管,限制患者头部活动,定期冲洗导管保持通畅。
5、脑组织损伤
导管置入过程可能直接损伤脑组织,尤其易发生在脑水肿严重患者中。损伤可导致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预防需精准定位穿刺路径,操作时监测患者反应。出现损伤症状需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治疗。
进行颅内压监测期间,患者需保持安静卧床,避免剧烈咳嗽或体位突然改变。医护人员应每日检查监测系统连接状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监测结束后需逐步降低颅内压,避免压力骤变。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头颅CT,出现持续头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控制血压、避免用力排便等可能增加颅内压的行为。